源】

 

中国饮茶风习古已有之,根据汉·王褒《僮约》中“烹荼(茶)尽具”、“武阳买荼(茶)”等明确的史料,孙机先生认为中国饮茶的兴起始于西汉。约在唐时,饮茶之风广被中国,宋时正规的精细饮茶法趋于极致,明代兴起撮泡法,茶味和茶具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茶文化。而今台湾传至大陆的干式茶席,长盛不衰的潮州功夫茶都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成为日常的一部分。文艺雅致的茶室散落于城市的街巷间,大厦里;风景秀美的度假酒店,民宿人家也大都可寻到一间茶室,隠逸中含着恬淡,平乐中透着温暖。

 

以饮茶为主要功能的空间,可分为二,一为彰显文人雅士高雅自适生活品味的茶寮,二为市井小民休闲放松的茶馆。这两种空间皆在明代最为发达。

 

明·文震亨《长物志》中说:“茶寮,构一斗室,相傍书斋,内设茶具,教一童专主茶役,以供长日清谈,寒宵兀坐。幽人首务,不可少废者。”文人们在茶寮中诗文唱酬,以茶会友,与现在的雅集、茶会几无二致。并在卷一的总论中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原则:比如墙壁,文震亨说“古人最重题壁,今即使顾、陆点染,钟、王濡笔,俱不如素壁为佳”;之于入口,说“凡入门处,必小委屈,忌太直。”之于庭院,说“面北庭院,不可太广,以北风甚厉也”;之于檐瓦,鸱吻都有中肯的建议,如“鸱吻好望其名最古,今所用者,不知何物,须如古式为之,不则宜仿画中室宇之制。”于装饰则说“忌中有花如绣补,忌有字如寿山、福海之类。”最后给出“随方制象,各有所宜,宁古勿时,宁朴勿巧,宁简勿俗”的总则。最后的总结若说是针对物质层面的设计,毋宁看做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极则。如同书法中推崇宁拙勿巧,平淡天真,绘画中强调随转随注,出乎自然。

 

文震亨之前半个世纪的万历年间,著名茶人许次纾关于茶寮的要求,写过“高燥明爽,勿令闭塞”,对饮茶空间的要求是明亮清爽,与日本茶舍要传达“清寂”的幽邃感很不一样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真赏斋图局部 明 文征明

 

至清代,清高宗乾隆极爱茶事且嗜茶,好茶道,亦作茶诗,建茶舍。曾在静明园建竹炉山房,虽然没有具体建造的记录,但是从留下的画中,可以一窥其貌。形制简洁,装饰淡雅古朴。虽为帝王饮茶地,空间却毫无铺张,只在斗室之间,细节之处变化。宋代张耒写过一首茶舍的诗,旋取山上材,架为山下屋,门因水势斜,壁因岩隈曲,用在这竹炉山房也很贴切。因山就势,就地取材,与周边环境互相增色,也被我们现代设计所推崇。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竹炉山房图

 

以上种种,虽不全面,但对古人之茶室点滴梳理,使我们在当下茶空间的设计中有迹可循,因茶文化从未中断过,我们当下饮茶的要求依然不过是会友或独坐,对环境和室内陈设的要求,也以古朴清雅为上。

 

近年来我们接触到许多茶空间设计,也多有吸收古人对饮茶空间的见解,它们给我们以滋养,也赋予了建筑一种文人式的精神内涵。

 

   现

 

坐来石塌水云清 

何事空山有独醒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廊桥茶室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廊桥茶室室内

 

 

凉台静室 明窗曲几

 松风竹月 晏坐行吟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福建武夷星茶舍

 

窗前俊石泠然

槛外名花绰约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开化裸心园